回忆我的父亲王洛宾6:重返青海
他到西宁的那天,抗战剧团的团员,他的学生,西宁各界人士千余人在东关列队迎接他。
他到西宁的那天,抗战剧团的团员,他的学生,西宁各界人士千余人在东关列队迎接他。
1928年的青海,秋风裹着祁连山的霜气,刮得人心慌。西宁城里的马家公馆里,47岁的马麒盯着案头两份电报,手指把茶碗盖摩挲得发亮,一份是冯玉祥的国民军要进青海,另一份是儿子马步芳连夜送来的密报:“朱绣要劝咱投降,留不得。”
1944年初春,黄河以西的戈壁滩仍被寒风吹得沙尘翻滚。几匹枣红马踏着薄雪疾驰,一名军官回头冲着副官喊:“记住,哪怕只有一把马刀,也得把对面那帮鬼子盯死!”这句掷地有声的话,几乎就是马家军在整个抗战岁月里最鲜明的写照。今天重提这支看似传奇却又命途多舛的西北劲旅,
商洛,地处陕西东南部,秦岭东段南麓,境内山高林密,丹江穿境而过,自古便是“秦楚咽喉”。1929年陕西大旱,商洛颗粒无收,饿殍遍野。1932年又遭洪水,丹江沿岸村庄被冲毁大半。当地百姓中流传着一句民谚:“秦岭山,石头多,种一斗,收一箩。官府逼,土匪抢,活着不如死
1949年初的西宁街道上,宁海军的旗帜还挂在衙门门楣,却已失去往日的号令力,我想起几个老兵说的那句“马家的日子怕是到头了”。
信上字又草又急,却像刀子扎进彭德怀心里,蒋介石让马步芳撤退前炸了玉门油矿,连颗螺丝钉都不给共产党留。
2016年,青海某景区拆除“马步芳公馆”宣传牌时,当地有老人喃喃道:“这宅子的每块砖下,都渗着红军的血。”可鲜有人知的是,宅院的地底可能还埋着另一个秘密,那里或许藏着成吨的黄金。
1949年夏天,西北战场形势急转直下,兰州战役打响后没几天,8月25日解放军总攻,马步芳那边已经乱成一锅粥。8月26日兰州城丢了,马步芳的部队溃不成军,他自己也没多耽搁,8月28日就背着徐永昌从西宁乐家湾机场坐飞机跑了,直奔重庆。路上他还带了不少家当,据说有几
他心里清楚,留在台湾迟早要遭清算,只能想办法逃出去。为了拿到离台手续,他花了 3000 两黄金,专门用来贿赂蒋介石的亲信。
曾庆良(1917—1996),原名曾庆谅,江西省雩都县(今于都县)人。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,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。
马步芳(1903—1975年),回族,字子香,甘肃河州(今临夏回族自治州)白藏乡人,是民国时期西北军阀马家军的代表人物之一。他出身军阀家庭,凭借家族势力和铁血手段,在青海地区权倾一时,被称为"青海王"。马步芳家族统治青海近40年,建立了一个封建军阀
1937年初春,哈萨克头人艾力斯汗、豪其率400余户牧民,赶着瘦骨嶙峋的骆驼和马匹,从新疆哈密翻越阿尔金山进入可鲁沟境。这支因躲避盛世才迫害而东迁的游牧部落,沿途经历雪灾、盗匪劫掠,抵达时已折损三成牲畜。蒙古族牧民最初拒绝其进入草场,艾力斯汗亲率十余名头人,携
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按钮,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,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~